前几天,老于家的鱼死了。你一定会问老于是谁,什么鱼死了,怎么死的。

老于,是其他人的叫法,我还是应该叫于总的。他是我前前东家的老板,我现在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的启蒙老师。我觉得他是一位企业家,一位探险家,也是一位普通的生态工作者。

老于在自家院子里做了个水泥池子,面积也就3、4个平方吧。池子里有粗壮的、密布的轮叶黑藻,有虾、有螺、还有很多小鱼,俨然一个小生态系统。后来老于又放了几条日本大锦鲤进去,大家和平共处了一段时间,其中一条昭和大锦鲤死了。

怎么死的呢,我觉得是被折腾死的。从专业术语的角度说,池子里的生物量太大了。别看白天大家其乐融融的共生者,到了晚上,大到水草、小到微生物,池子里所有的的生命都在消耗氧气。随着气温的升高,耗氧量越来越高,鱼呀、虾呀胃口越来越好,排泄也越来越多,各种病菌也越越来越活跃。因此,甭管是缺氧死的,还是病死的,总之是这个生态系统不平衡了。那为什么是昭和啊,它个大呀。

有办法避免吗,可以。比如给水体增氧,收割水草,清理底泥,投药消毒,可是老于不愿意。所以,做生态取决于做什么样的生态,是做自然的生态,还是自己设计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