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Software
The most popular of our software
Some of Our Clients
Latest News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Vestibulum a lorem velit. Etiam nec nulla a erat hendrerit varius sit amet et enim. Cras id tincidunt erat. Suspendisse facilisis condimentum urna.
生态产品介绍与案例——落叶收集器
导语: 在生态校园的建设中,落叶的处理和植物的施肥毫无疑问是几乎每所校园都会面临的难题。 在落叶的处理方面,如果采用传统的清运+焚烧的方式,不仅要花费学校额外的金钱,同时焚烧所带来的废气也会污染大气,加剧温室效应。在植物的施肥方面,如果使用化肥就会对土壤造成影响,同时也不符合生态校园建设的理念。如果选择传统的农家肥则会散发出异味,不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落叶收集器是一种可以综合有效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装置。师生们收集落叶投入堆肥箱中,一方面减免了聘请专人收集处理的费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焚烧落叶所带来的废气排放。除此之外,落叶收集器可以将落叶中的养分转化为肥料供给种植地,用无污染、无异味的方式达成为植物施肥的目的。 产品介绍: 落叶收集器是一种在树木或种植器周边收集落叶进行自然堆肥的装置。落叶收集器里的原料是废弃的枯枝、落叶等。这个收集器的地势最高,下雨的时候,雨水会顺着地势从收集器流向地势较低的种植地。堆肥产出的养分也通过雨水传输给了下游的种植地。落叶收集器与可持续生态花园种植装置结合,可以使植物更充分地吸收营养。落叶收集器旁会配备专用的减碳刻度尺,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到收集器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成功案例: 杭州滨江实验小学 我们在杭州滨江实验小学的豌豆荚花园、螺旋花园、wifi花园等多个种植池内都放置了适宜规格的落叶收集器。不仅使生态校园的建设更上一层楼,同时还常常引来学生们驻足观看,潜移默化地向他们传达了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理念。 建设前:没有种植器的草地,落叶遍地,不美观也不具有生态教育意义。 建设后:种植花园起到了美化校园环境的效果,为师生们的日常生活增光添彩。落叶被集中在收集器内使校园更为干净整洁,学生们可以通过亲手操作、阅读碳减刻度尺等方式体验生态,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理念。
垃圾去哪了?——罗店中心校垃圾分类课程活动记录
在2020与2021交界的日子,气温也像是受了感应般忽升忽降,周末和煦的阳光洒下的温度尚未完全退散,淅淅沥沥的冬雨又带着新一轮寒潮潸然而至。在这样一个阴晴不定、冷暖交替的日子里,我们风雨无阻地来到了阔别一月有余的罗店中心校,开展了新一轮的生态知识科普活动——垃圾分类课程。 下课铃的余音还尚未散去,有些心急的同学们便已迫不及待地冲进了教室。一进门,“垃圾去哪了?”的标题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垃圾去哪了?当然是垃圾桶里啦。”、“不对,垃圾还可以变废为宝。”、“可以交给卖废品的叔叔阿姨换钱!”……虽然还未到上课的时候,但进入教室的孩子们已经开始了热切的讨论,沉浸在了欢快的氛围中。 随着上课铃的敲响,方才七嘴八舌的讨论也是告一段落。课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为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讲师展示了一系列切合主题的图片——随意堆放在道路上,公园里,甚至沙滩上和海里的垃圾,并且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觉得图上乱扔垃圾的行为好不好?为什么?”小朋友们也是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复,不仅清晰地认识到了乱扔垃圾的行为是不好的,同时也给出了俏皮又合理的解释:“地上的西瓜皮,可滑啦,踩上去会摔跤的。”、“路面这么多废纸,风一吹,就全部飞上了天,司机还怎么看路呀。”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回答中,孩子们成功燃起了对于“垃圾分类”的好奇心。 第二、三个部分分别是对于不同种类垃圾的介绍和垃圾处理方式的科普。 首先是垃圾的分类,讲师用一组图片来引导大家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定义和分类方式。同时还准备了一道连线题来检验孩子们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第三阶段,讲师用了另一个疑问作为讲解的开始:“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都去了哪呢?”。 “垃圾桶!”有的同学抢先给出了回答。而讲师也借此机会将问题延伸开来:“垃圾桶里的垃圾是不会凭空消失的?那么垃圾桶里的垃圾又会去哪呢?”——引出了几种垃圾常见的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制造沼气和专业处理。小听众们也是十分配合讲师的讲解,同时还时不时地举手提出一些有趣的疑问或是自己的看法。 最后的拓展环节,讲师邀请大家来说说生活中变废为宝的好创意。“废旧饮料瓶拿来浇水”、“奶粉盒做笔筒”……妙趣横生的创意理念不仅承载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同时也透露出他们对于垃圾分类和变废为宝的高度热情。 一堂简简单单的垃圾分类讲座,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垃圾分类的方法,同时还使他们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培养了变废为宝的思维模式。希望他们可以将这些知识和理念传播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到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中来!
由土及水,由近及远——长江路小学黑金土堆肥、水生态知识科普讲座活动记录
跨年的钟声仿佛还萦绕在耳边,愈发寒冷的天气却提醒着我们已经临近了告别2020,迎接2021的时刻。在本周,我们抓住2020年的尾巴,来到长江路小学举办了一节集黑金土堆肥、水生态知识科普为一体的讲座,为2020年的生态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一部分为大家介绍的是黑金土堆肥,讲座在一系列“什么是堆肥?为什么要堆肥?”的提问和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中开始了。为了更形象地帮助大家理解“堆肥”的概念,讲师提出了一句大家在语文课上耳熟能详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接下来又用同为“填埋”的两种行动做了一个横向的对比:松鼠埋下的粮食是他们赖以过冬的宝藏,而人类埋下的垃圾却在让地球和我们一同受苦。这样强烈的反差成功激起了孩子们对于妥善处理垃圾,减少污染的兴趣和热情。 在了解了堆肥的概念及意义后,讲师又为听众们介绍了堆肥的方法,简单又有趣的步骤使大家纷纷表示要回家动手操作一下。 最后的互动环节里,讲师邀请听众们来讲讲如何向社会推广黑金土堆肥这一垃圾处理方式。台下的孩子们也是给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答案:手抄报、宣传栏、公益广告……在大家热烈的讨论声中,讲座的上半部分落下了帷幕。 最后带给大家的是备受期待的生态瓶DIY环节。在讲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纷纷着手开展了一步又一步的工序。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塑料瓶里的水是从哪来的呀?”、“我能自己买小鱼小虾加进去吗?”、“除了鱼食,我可不可以喂小鱼其他的东西呀?”……一个个可爱的问题不仅流露出了他们的童真童趣,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对于生态保护的高度热情。 由脚下的土壤到流淌着的河水,由身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到任重而道远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堂短短几十分钟的科普讲座或许不能让孩子们完全理解关于生态的全部知识,但相信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培养之下,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定会越做越好!